股票杠杆开通条件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5-05-07 22:31    点击次数:62

股票杠杆开通条件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强调要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制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股票杠杆开通条件,讲好中国反腐败故事。”在此前的2022年2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已专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进行专门部署。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有力抓手

在一体推进“三不腐”这一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和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的视域下,廉洁文化建设与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密切相关。廉洁文化具有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激浊扬清、敦风化俗的积极作用,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起全社会对廉洁的价值认同,真正实现从治标到治本,从事后救济到事前预防的重心转换。

(二)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应有之义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在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坚持“两个结合”最直接的切入点和践行维度。纵观历史,我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大众缔造了丰富的廉洁文化,比如在《周礼》中就提出了考察“群吏之治”的“六廉”标准;《管子》中则提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将“廉”从政治品格上升为治国思想,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廉”的价值崇尚与精神追求。找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对廉洁文化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廉洁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把握,对廉洁文化宝贵资源加以充分运用,有利于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场域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廉洁文化建设可以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它既有助于洁净党的执政主体、筑牢党的执政基础,也有助于建设廉洁国家,继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同时,公共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廉洁诚信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四)是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

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重要版块之一,就是对廉洁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深度阐释;反之,廉洁文化建设亦能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廉洁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学科建设提供大量鲜活的实践案例,成为理论研究的有力支撑,还有助于提升大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为学科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无论是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的整体推进,还是二级学科的精细布局,都应将廉洁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加以考量,使相关科目、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现实和理论研究需要。

(五)是争抢国际反腐话语权的迫切需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强化廉洁文化建设并推动其“向外挺进”,搭建多元廉洁文化传播平台,开展国际廉洁文化交流,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夺反腐败国际话语权意义深远。只有对外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反腐败、廉洁文化建设的故事,才能向世界展示我国坚决惩治腐败的真实情况,彰显清正廉洁的国家形象,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透明的方向发展。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探索

廉洁文化是社会廉洁高效运行的文化基础,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润心化人的系统工程。总体而言,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载体日益丰富,廉洁文化品牌不断涌现,廉洁理念更加彰显。接下来,应坚持多元融合、辐射全员,进一步在“有形有量”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有质”。

(一)更广:廉洁文化建设覆盖面——从公职人员到全社会

对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开展廉政教育的对象通常集中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对于青少年廉洁修身教育、企业职工廉洁从业教育、人民群众廉洁齐家教育等的关注和推动力度不足。实际上,廉洁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应当是十分广泛的。建议在将公职人员廉政教育作为重点的同时,在更深层次、更高高度、更广泛范围内开展廉洁教育,将全体社会成员纳入廉洁教育的范畴。

南方科技大学于2002年6月启动了廉洁文化建设“三百工程”,以“全员覆盖”理念为指导,以百师、百生、百家作为代表,积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目前,“三百工程”已开展系列特色活动100余场,参与人次过万。南科大始终将在校学生作为廉洁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创新实施“在校生廉诚教育伴随计划”,将廉洁教育融入入学教育、日常教育、毕业教育全过程。

(二)更前:廉洁文化建设着力点——从廉政教育到诚信教育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业之基,一个讲诚信的人成为腐败分子是难以想象的。诚信的品质奠定了廉洁的基础,一个人诚信了,就能做到公正无私、守法受约,而不会投机取巧、违法乱纪。建议将廉洁教育向前推进一步,拓展到诚信教育,不断强化诚信做人、诚信兴商、诚信科研理念,并通过用好企业诚信“红黑榜”、个人失信“黑名单”,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让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成为公众普遍遵循的道德习惯和价值观。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打造了“院士话廉诚”品牌栏目,结合南科大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特点,先后邀请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及4位外籍院士,面向师生诠释廉洁诚信价值观和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吸引500余名师生参加,相关活动多次获中央纪委国家监察网站、“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报道。同时,注重诚信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南科大幼儿园组织开展讲诚信故事、剪廉字窗花、赠廉诚绘本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聆听、阅读、动手中,产生对诚信的直观认识与感受,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诚信的种子。

(三)更全:廉洁文化建设的理念——从警示教育为主到正反面教育相结合

当前的廉政教育以警示教育方式为主,通过组织观看庭审、编印忏悔录等形式展示反面案例达到震慑效果。在监督检查实践中,这种方法是管用有效的,许多公职人员在接受警示教育之后,切实感受到了纪法威严,自觉加强了自我约束。但,这更多地是从“性恶论”的角度出发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阻吓,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改善、国民素质的提升,廉洁文化建设应从更多地从“性善论”的角度出发转向正面教育,把人性中的闪光点激发出来,促进形成更加健康的社会风气。中国自古以来有许多廉洁自律的故事,如晋代吴隐之畅饮贪泉,绝不变节;唐代裴度拾金不昧诚归玉带,造就宰相家族千年声誉等。这些故事不仅感人至深,还能激励人们坚守诚信和廉洁,把它们归纳起来进行普及宣传,会对青年一代发挥较好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因此,在打造警示教育基地之外,建议建设一家中国廉政博物馆,展示历朝历代的廉洁典故和清官的廉洁事迹,将中国人身上的廉诚血统更好地传承下去,激发社会成员的正能量。

(四)更活:廉洁文化建设的手段——从传统手段到抖音、小红书、AI等

当前,一些地方纪委监委的廉洁文化建设手段还较为传统,与各类新兴载体、科技手段的结合度不高,利用率较低,影响了展示度和传播效果。《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廉洁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大数据、AI、云计算等新技术展现出了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元、互动性强等特点,廉洁文化建设应当向这些领域“挺进”,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手段,增强廉洁文化内容的传播力,提高廉洁教育的效果。建议与媒体合作开展廉洁文化宣传,一方面深入思考如何主动出击,在主流媒体、权威网站上开设专题、专栏,宣传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经验做法与优秀典型;另一方面,尝试与腾讯、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合作,充分发挥其传播内容、形式、渠道多元化的优势,进行定向或不定向的廉洁文化元素推送。这些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精准推送相关内容,分类传播、精准传播、高效传播,提高廉洁教育的覆盖面、针对性和有效性。

深圳市光明区廉明馆采用AI讲解、投屏互动、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手段,打造了“沉浸式”交互体验。教育部思政司和宣传教育中心组织举办的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有效整合利用廉洁教育新形式、新技术、新媒介,如新增了“我为学校赢莲子”活动,委托南方科技大学拍摄制作20集廉洁系列短片,以活泼的动画形式传递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廉洁典故,并辅以答题检验环节,在微博平台上加以推送传播,深受学生欢迎,单条视频点击量超过25万。此次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中,还创新组织开展“一校一金句”网络微课遴选活动,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百所高校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德”“人生底色是清廉”“坚守初心使命 永葆清廉本色”等廉洁金句精心打造主题微课,激发了广大师生对廉洁知识的探索热情,促进了廉洁理念传播。

(五)更深: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从一般研究到一级学科

当前,廉洁文化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着对廉洁的内涵和本质把握不精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课程规划不足等问题。首先,建议明晰廉洁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对“廉洁”和“廉政”从范畴、主体、对象、功能及要求等方面进行明确区分。相较于廉政,廉洁的内涵更为宽泛,涵盖了包括行使公权力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廉洁文化建设也因此呈现出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其次,建议在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基础上科学设置二级学科和课程。目前,纪检监察学设立了一级学科,但对于纪检监察理论、党的纪律学、监察法学、廉政学等四个二级学科的设置,存在一些交叉点和逻辑需要进一步理顺的地方。从廉洁文化研究的角度看,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四个二级学科,都难免会涉及廉洁文化相关内容。因此,相关院校面临着通过导引或其他方式,优化细化课程设置,从而构建起更为清晰的纪检监察学知识图谱和理论体系。再次,积极推进廉洁文化相关课程建设。相关课程可以分别着眼于历史视野、比较视野,并由此归纳总结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特色举措与成效。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史料、文献、经典案例、影视作品等,形成关于“中华廉洁文化史”的相关课程资源。还可以全面梳理世界范围内廉洁文化演变的历程,并提炼国外当前行之有效的廉洁文化建设做法,形成对现实的启发借鉴。

(六)更高:廉洁文化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从分散立规到系统立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生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体制机制存在漏洞,必须坚持以改革思路推进工作,加强制度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现有的国家反腐败立法体系中,《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等法律主要侧重的是“不敢腐”,对于“不能腐”和“不想腐”还相对有所欠缺。关于廉洁文化的制度规定多为党内规范性文件或政策性文件,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内法规中明确了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要求。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引领我们从“廉政文化”走向了“廉洁文化”,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增强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引领,取得了实效。

近期,南科大廉洁研究院牵头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中国政法大学合作、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等知名高校机构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建议出台一部《廉洁促进法》,把总书记提到的“三不腐”一体推进通过立法手段予以落实。这部《廉洁促进法》旨在立足于腐败行为发生的上游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廉洁促进等工作在法律层面进行系统布局,如建议将廉洁教育纳入从幼儿园起的国民教育体系,作为公职人员招录考核内容、列入企业申请公共财政资金资格等,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等。通过创新性的规定,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廉洁教育体系,为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提供法律保障。

(七)更远:廉洁文化相关的辐射领域——从立足本国到放眼全球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导致了国际反腐合作过程中,我国反腐败的指导思想、举措、成效等,外国人知之不多,一些国际廉洁排名也未能客观反映我国的反腐败成果,反腐国际话语权、传播辐射力还不强。建议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廉洁建设等,加强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组织、透明国际等国际组织和包含“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廉洁文化沟通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尽快推出我国主导的“全球廉洁指数”,尽早颁布“全球廉洁宣言”,适时建立辐射全球的廉洁国际组织,努力打造“全球廉洁共同体”,提高我国在国际反腐败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八)更挺:廉洁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从单兵作战到立体化推进

覆盖面的扩大,也对革新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体制机制提出了要求。廉洁文化建设仅靠纪委监委一家是不够的,而是要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一起来做,进行整个社会一体化的布局。各级党委要压实廉洁文化建设“两个责任”,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布局,不断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委组织推动,宣传、文体、工商、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切实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在日常、融入工作,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

南科大在进行廉洁文化建设时,由校党委发文推动,校党委专题研究并印发《南方科技大学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构建了校党委统筹指导,校纪检监察机构组织推动,各院系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立体化工作机制。同时,教学工作部专门印发通知明确具体抓手,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把廉洁相关内容纳入相关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当中,在廉洁文化体制机制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作者】姚文胜,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研究院(廉洁研究院)院长、教授;武珊珊,系南方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廉洁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晓霞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股票杠杆开通条件



 




Powered by 炒股按日配资_股票按周配资_股票按月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